慎思明辨  法行天下

详情

关于开展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4-12-30 18:17:17

各团支部、全体青年学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的实施意见》,赋能“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引导华师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根据校团委《关于开展华中师范大学 2025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学院团委决定在全院开展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月—2月

、活动对象

全体法学院在校师生

四、工作原则

(一)加强组织,安全至上

各团支部要加强组织动员,做好实践前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各实践团队或个人要将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实践开展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和实践地点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报备,灵活调整实践计划。

(二)就近就便,鼓励团队

注重就近就便安排。鼓励以团队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的,请填写团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登记表(附件3),组建团队的需要报学院团委审批,实施一队一审批制度,由实践队负责人报学院团委备案,学院为参与实践活动的师生统一购买安全意外保险。

五、活动内容

(一)重点选题

1.湖北省“寒假学堂”爱心托管班活动

组织参与湖北省“寒假学堂”爱心托管班活动,帮助外出务工家长及“双职工”家庭解决假期“带娃难”的问题,各单位可组织实践个人或团队到武汉市武昌区、黄冈市团风县、宜昌市归县以及湖北省内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开展“寒假学堂”爱心托管班活动。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前期报名工作,将按计划开展。

报名该项活动的,请加入QQ群:209492381

2.“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

组织参与“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号召学生将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学生个人可通过“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微信公众号参与“遥寄祝福”“回校谢恩”和“作品征集”活动,按要求完成后获得参与证书。

(具体要求详见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公众号“爱在华师CCNU”发布的相关通知,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gg.com/s/0yrliYeduBsgcYoIVy2Kag)

报名该项活动的,请加入QQ群:2165027851

3.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参与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政务实践、企业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等形式参与返乡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学生个人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报名相关“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岗位,按要求进行双向选择,开展实践锻炼(到公检法机关实践锻炼并符合实习要求、按照实习流程、可以出具证明的,可计算为自主实习时长)。

报名该项活动的,请加入QQ群:929732106

4.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

组织参与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在2025年寒假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一对一”的形式与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开展“结对陪伴”。学生个人通过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公众号“爱在华师 CCNU”后续通知进行报名。

报名该项活动的,请加入QQ群:924205451

5.“悦学习·跃青春”系列实践微团课大赛

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主线,着眼深入浅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鼓励各实践团队或个人通过深入企业、社区、乡村等地,以青春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进行观察寻访、调研实证,探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二)特色选题

学生采取就近就便原则以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建议 1-5人,并选出一名负责人),每个团队需起团队名称,形成1份总结报告和1组调研照片(不少于5张,至少1张为团队合影),后续将通过组织专题分享会的形式展示优秀团队。

1.华大青年追寻领袖初心征程

深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企业、展馆、农村、社区,切实感受所在地历史及现状、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未来展望,感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实践成果要求:

实践照片或短视频一组,照片不少于5张,需附500字的作品说明。同时提供实践内容简介和其他情况说明(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成效等,100字以内)。

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

2.华大青年寻访基层良师风范

实践团队可在家乡寻访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校友,深入了解基础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刻感悟他们身上的教育家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动力。调研过程中,要注重记录寻访对象的求学经历、从教经历、奋斗历程、教育感悟等。

实践成果要求:

实践照片或短视频一组,照片不少于5张,需附500字的作品说明。同时提供实践内容简介和其他情况说明(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成效等,100字以内)。

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

3.华大青年追溯校史红色记忆

实践团队可在家乡追溯学校120余年历史的华师记忆,和杰出校友恽代英、黄负生、林育南等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理解华师人“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精神内涵。

实践成果要求:

实践照片或短视频一组,照片不少于5张,需附500字的作品说明。

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同时提供实践内容简介和其他情况说明(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成效等,100字以内)。

4.华大青年感悟社会发展变迁

实践团队可结合国家政策议题、社会热点话题、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开展调研,感悟社会发展变迁。相关团队可将实践内容与“挑战杯”赛事有机结合。

实践成果要求:

实践照片或短视频一组,照片不少于5张,需附500字的作品说明。同时提供实践内容简介和其他情况说明(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成效等,100字以内)。

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

备注:该项目可以结合实习实践、法治实践等,感受家乡法治发展和依法治国在家乡的具体体现。

(三)其他选题

1.“暖冬强体魄,青春御寒心”体育锻炼实践活动

利用寒假时间投身体育运动,定期开展体育锻炼,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强健体魄,在体育活动中感受青春的热血与激情,并找到自己的运动节奏与成就。

实践成果展示方式:

(1)日常体育锻炼打卡:寒假期间收集体育活动打卡记录超过十五天,并附上3张体育运动照片或短视频以及100-200字的作品说明。

其开展形式表现为适度运动量及时间的日常训练,例如跳绳、跑步、打球等。

(2)体育成就项目:个人或者团体可以通过参加友谊球赛等项目或者达成体育锻炼新记录等成就来表现体育活动的精彩以及自身收获。并附上3张体育运动照片或短视频以及800字以上的作品说明。

上述调研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

2.基层法治体验实践活动

深入农村乡镇、街道、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结合法学专业特点,通过普法科普小讲堂、调查走访、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或深入企业、司法所、律所等单位进行见习实习,切身体会不同法律岗位与职业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实践成果要求:在以下成果中任选一种作品形式参与,也可多选。

(1)文字篇幅不限,文体不限。

(2)劳动实践照片或短视频,需附100-200字的作品说明。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该选题结果纳入“华大青年感悟社会发展变迁”选题中)

3.基层司法所访谈调研实践活动

鼓励与“百所观察”项目相结合,根据就近原则,前往家乡所在地的司法所采访一位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现状,进行深入调研。

实践成果要求:在以下成果中任选一种作品形式参与,也可多选。

(1)文字篇幅不限,文体不限。

(2)劳动实践照片或短视频,需附100-200字的作品说明。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

(该选题结果纳入“华大青年感悟社会发展变迁”选题中)

4.镜头中的法治中国实践活动

深入家乡所在地区街道、乡镇、企业等地,通过拍摄地方法治发展的历程、建筑、人物等代表法治中国建设历程和成就、现状的摄影作品。

实践成果要求:实践照片或短视频一组,照片不少于5张,需附100-200字的作品说明。上述团队或个人成果以“作品名称+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命名后交至团支部,团支部整理汇总后交学院团委。

(该选题结果纳入“华大青年感悟社会发展变迁”选题中)

六、活动流程

1.组织动员阶段。学院团委召开动员会,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方案。各团支部、班级线上线下通过专题会议形式进行组织动员;除毕业年级外,每人至少参加一项重点选题或特色选题。其他选题鼓励参与,不计入社会实践参与量,但参与选题单项优秀评选。法学院青马班成员和团学干部每人至少参加两项。

2.实践开展阶段。学生通过团队或个人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支部对开展情况进行摸底,凡报名学院组织活动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含“返家乡”“一起云支教”“感恩公益”活动),均需在学院备案。鼓励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投稿,稿件请发送至fxytw@ccnu.edu.cn,融媒体中心将在官方微信、网站进行发布,好的作品将推荐至其他校外媒体;

3.总结表彰阶段。假期结束前,各团支部按要求和格式收集支部成员作品,按要求分类,做到“颗粒归仓”,并结合组织动员和中途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各支部在2月20日前填写完成汇总表(附件1、附件2)提交至本科生、研究生团总支,本科生、研究生团总支完成汇总后在2月20日交学院团委。学院将会就各选题进行评选,并综合评选社会实践优秀团支部和优秀个人。

开学后,各年级、各团支部利用晚点名、主题团日、班会等形式进行总结分享。经年级展示后,学院团委进行总结答辩。学院团委对表现好的支部、个人进行表彰,对好的作品进行评奖,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形式展示。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年级辅导员要精心指导本年级志愿服务活动,各团支部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加强对活动从启动、实践到总结的全过程指导把关。参与学生在实践中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备所在位置和安全情况,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以团队为单位的,需要填写学生安全责任书(附件1)。

2.及时总结,积极宣传。

各实践个人及团队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院校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做好前中后期的媒体宣传工作,包括实践纪实、实践成果宣传等,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务求实效,安全第一。

各实践个人及团队需充分认识加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寒期社会实践的安全和纪律教育,强调生命与财产安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学院团委:张老师  67863816

本科生团总支:王庄奕  15071595015

研究生团总支:张麟琛  15700156970